騰衝私立同德中學建校記
1 min read
作者/段邦穀
騰衝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國防重鎮,也是我雲南省溝通印、緬及中南半島諸國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人口眾多,商業鼎盛,山川靈秀,人文蒼萃,故有「小上海」之美譽。溯因邊陲地勢封閉,唐宋之鼎盛文風也不可及。至元代雖有大量漢民西移,但因民智不開,教育未受重視。及清代,始有少數俊彥修習國學,造就淵深的學問;然而教育仍不普及,文盲比比皆是。日寇侵華,騰、龍淪陷,鄉人四散亡命,至勝利,避居外地的鄉人紛紛返鄉,目睹其他省、縣文采,方認為本縣民智落後,猶迎頭追趕,必先創校辦學。本(西)區縣參議員王大綱先生遂率先提倡,創立一私立中學。經各方代表多次研議,一致贊同,並命名為私立同德中學(以下簡稱同中);其意即「萬眾一心,同心同德,開發鄉里,振興教育」。
同中校址擇定於西區之中心,亦即騰衝的第二大市固東街。此地每逢街期,方圓數十里外,人潮接腫,商販雲集,熱鬧非凡。更兼有東、西河環繞,碧波蕩漾,水秀山明,河域沃美,村落棋佈,山嶺互搭,田連阡陌;遠處群山擁抱,谷間清流疊音,放眼四野,好一幅桃花源般的怡然情趣!在南十里處兩河交灑為龍江,江面狹窄,水深湍急,兩岸怪石嶙峋。離江不遠的村落,有高大挺拔的銀杏(白果)樹,每年四、五月結實纍纍。江東山中楊梅、櫻桃、板栗野生水果,可隨處採擷。北面十餘里處有阿常溫泉,設備較佳,開發亦早,故享有盛名。而西面的小甸溫泉,水溫質佳,可浴可飲;因在叢山峻嶺中的谷地間,榛莽繁生,路途崎嶇,因此春夏之間遊客稀少,而冬季大都扶老携幼,搭棚結帳,享受原始風味的溫泉浴。
固東,民風樸實,熱情好客,更有幾種特產值得一敘:河(江)中出產之白魚,肉細嫩、味鮮美;在典籍上有記載,白魚產於東北松花江,是清朝御鱔房的珍品;還有一種「石扁須」虎頭蛇尾,紅肚黑鬚,用四足划水,與江西九華山溪流中出產之珍品「娃娃魚」類似。每年五、六月,雨季開始,河水及溪流暴漲,有型似泥鰍名「好通魚」,溯溪流而上產卵,子多無屎,於是鄉村男性,不分老幼,各帶魚具群往捕捉,每人一日撈獲量多至數斤至數十斤者。
同中奠基固東,可謂地靈人傑;各鄉鎮代表公推王大綱先生為首任董事長,並親請本縣紳耆李根源先生出長名譽董事。王先生為人正直,不計名利,在地方上聲譽崇隆,經其振臂疾呼,與及在趙懷志、李少青、蕭茂清等諸先生力助之下,鄉人莫不熱情響應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驅前擁後,共襄盛舉;有無數義工遠從西山砍伐木材,艱辛搬運數十里,在距離市區一公里處,設計鳩工,興建十餘棟堂皇一時的二樓校舍,並於民國三十七年完工。其間,大家雖然流血流汗,但人皆笑容滿面,從無怨尤,其情可堪為空前繩後;同中在當年九月十日隨即招生,開學授課。學校雖屬私立,但僅象徵性繳納學費,家庭清寒老則分文不取,形同公學。是年更適逢中央大學畢業之胡守仁先生返鄉探親,在全體鄉親士紳一致的懇求下,請其主持校政。胡校長平素生活規律嚴謹,不苟言笑,計劃週密,辦學認真;將其有限的學校經費,作了最大效果的運用與發揮,其故居雖僅離校二十里,但其以校為家,全心治校,即使節慶假日,仍留校與學生共渡,實為不可多得的教育家。尤其在民國三十九年前後,政局動亂,學校經費來源斷絕,胡校長不忍學校關門,迫使數百學生失學,遂先傾資自己全部積蓄,繼而轉向親友告貸支撐。
同中教師不論專任或兼任,人人學有專長,深受學生與家長景仰敬佩。又經王董事與胡校長商請時任中國國民黨騰衝縣黨部書記長趙懷志,縣參議會副議長董和,稅捐處長王修邦等諸先生,來校義務任教,洵屬不易。所以同中自始即充滿一片逢勃朝氣。加之校舍新穎,環境清幽,學生們在認真努力的學習之餘;更可利用星期假日,徜徉於山澗,垂釣於溪河,或信步曠野,訪勝尋幽,無不自愛自律,品行優良,學業蒸蒸日上。
四十餘年來,學校已不斷改變,現已更名騰衝第三中學。據返鄉探親的友好告知:今日受業學生人數,已達一千五百餘人,分高、初中兩部,為邊遠鄉鎮中等學校中,學生人數最多老,但校舍未曾添建,因原屬木造樓房,年代久遠,多已不堪使用,教材設備亦非常簡陋。現創校之先進先賢,多已凋謝,倖存者亦垂垂老矣,能不令人噓唏!冀望我居台、旅緬、泰同鄉本教育乃百年大計,為培育家鄉後代著想,對該校盡力幫助。民國七七年九月十日適逢創校四十周年紀念,謹摘錄當年胡老校長守仁先生惑感懷詩一首,以為誌記:
依山傍水固東城,興黌執麈聽書聲;(麈:音主)
石牛望月翻疑夢,①母龍揚波問古今;②
逝者如斯無晝夜,大道和煦又日新;
桃李春風無限好,絃歌夕陽戀黃昏。
註解:
①同中南端大片半圓形的土地上,有一塊大石頭,形狀如牛,故鄉人稱為「石牛望月」。
②東河又名母龍河。
【本文收錄於《雲南文獻》第20期;民國79年12月25日出版】
Powered by BetterDocs
留下一個回覆